男子曲棍球运动员不同训练周期后部分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训练周期后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体内部分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男子曲棍球运动员机体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应答状态,旨在为教练员准确掌握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和恢复情况、及时调控训练负荷、提高训练质量提供客观依据.选取15名广东省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时间为2013年夏训至全运会决赛前,检测不同训练周期后内分泌指标睾酮、皮质醇、睾酮/皮质醇,氧转运指标RBC、Hb、Fer,血液生化指标CK、BU、Glu,免疫指标WBC、IgG、IgA、IgM、IL-6、IL-8、IL-10、TNF-α。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结果证明:不同训练周期中,运动员机体的氧转运能力,以及总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均处于较为稳定的平衡状态,说明运动员机能水平并未随着训练量的增加而下降,是机体适应运动负荷的表现。决赛前,运动员血糖水平不升反而降低至正常参考范围以下,提示运动员体内糖原储备不够,会影响运动员体能水平,这个时期应加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提高机体的糖原储备,以应战高强度的决赛。整个大的训练周期中,WBC的变化反映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但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趋势显示在夏训中期结束后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已开始出现抑制状态,此时应积极采取各种恢复性措施并加强营养补充。分子水平的免疫指标更能准确的反映机体免疫水平,对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其中免疫球蛋白和IL-6、TNF-α、IL-10三种炎症因子的联用能有效地反映机体免疫状态。机体各项血液指标对大强度训练周期中不同训练阶段的运动负荷的应答反应程度不同,应将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准确的反映出运动员对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的适应程度,从而更为科学的监控训练和指导运动员合理膳食。
曲棍球运动 男子运动员 训练周期 血液学指标
廖红娟 王力先 丘卫 张援 李勇
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510663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166-3167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