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减量训练对大鼠骨骼肌雄激素受体(AR)的影响
本文通过建立三周大运动量和两周减量训练大鼠跑台运动模型,模拟运动员赛前大运动量和减量训练过程.研究赛前减量训练过程中骨骼肌蛋白合成能力的变化规律和与骨骼肌蛋白合成关系密切的骨骼肌雄激素受体(AR)变化特点;从骨骼肌蛋白合成角度探讨赛前减量训练对运动员成绩提高的作用机制,为赛前减量训练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7周龄SD雄性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4组,运动组4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运动,运动组进行3周大运动量和2周减量训练。大运动量训练阶段,运动强度:大强度(10%坡度、26m/min,相当于80%~85%VO2max强度)与中等强度(10%坡度、20m/min,相当于70%~75%VO2max强度)相结合;训练频次:每周训练6天,其中大强度训练2天,中等强度训练4天;每天1次,共三周;每次训练时间:大强度训练每次60min;中等强度训练,首次训练时间90min,每周递增,第三周训练时间120min。两周减量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3天,第Ⅱ阶段3天,第Ⅲ阶段6天;依据赛前减量训练原则,采用阶梯式减量方式:训练强度和训练频次保持不变,与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相同;但通过减少单次训练时间降低运动量(第Ⅰ阶段每次训练时间是大运动量训练第三周训练时间的50%;第Ⅱ阶度与第Ⅲ阶段,每次训练时间相同,是第Ⅰ阶段训练时间的50%)。在大运动量训练结束和减量训练每阶段结束,随机选取对照组和运动组各1组,取腹主动脉血和白腓肠肌。测试大鼠体重、腓肠肌湿重;脲酶UV法测试血清血尿素(BUN);Western blot法测试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AR蛋白表达和AR(Ser210)磷酸化水平。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赛前减量训练可有效降低大鼠前期大运动量训练所累积的疲劳,促进骨骼肌蛋白合成。在赛前减量训练的早期,骨骼肌蛋白合成能力增强,但在后期增强效应不明显。赛前减量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能力的促进作用通过提高AR蛋白表达实现,但AR通路似乎只是在赛前减量训练中后期发挥作用。建议从骨骼肌合成角度而言,延长赛前减量训练时间,对骨骼肌肥大不会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赛前减量训练对骨骼肌蛋白合成促进作用可能主要通过其他信号通路完成,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通过组织化学和生物力学手段,更全面的认识对赛前减量训练对骨骼肌合成及工作能力的影响。
运动训练 赛前减量 骨骼肌 雄激素受体 蛋白合成
马铁 曾凡星
沈阳体育学院 110102 北京体育大学 100084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208-3209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