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年度周期安排及训练内容研究

研究目的: 游泳体能训练包括水上和陆上两部分,与水中训练相比,陆上训练通过环境的改变激发运动员的兴奋性,提高训练效果,其次增强运动员肌肉力量与核心稳定性控制能力,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以及肌肉的柔韧性,保持整个训练计划的平衡.在运动员的康复训练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陆上体能训练是中国竞技游泳的热点领域,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达到新的高度,但也存在诸多争议和困惑,这就要求对陆上训练年度周期划分及内容安排进行系统化总结,为游泳陆上科学化训练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调查法、现场观察法与个案研究法对游泳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年度周期安排及内容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和结论: 基于哲学视角下的游泳陆上体能训练,表现出整体性与层次性等特征,有助于陆上体能训练内容合理安排。训练实践中,教练员的训练理念、项目特征、水上训练负荷及竞赛次数都对陆上体能训练年度周期划分及内容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年度安排呈多周期特征,一个陆上训练大周期中,准备期分为综合训练期与专项准备期,综合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构成,主要发展灵活性、稳定性等基本运动能力;专项准备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与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主要发展力量、柔韧等专项身体素质。比赛前期分为赛前训练期与赛前减量期,赛前训练期由3周左右的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主要配合水中训练形成个性化竞技能力;赛前减量期由2周左右的负荷调整小周期构成,主要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与保持。中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周期负荷表现为:从综合准备期到赛前减量期,周课次与课时减少,训练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负荷量度峰值出现在专项准备期,强度峰值出现在赛前训练期。中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力量、柔韧、核心稳定性力量、灵敏等方面。具体安排顺序为,力量素质依次发展解剖适应、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长距离运动员)、爆发力(短距离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主要采用稳态至非稳态,静态到动态的难度递增方式;柔韧性练习贯穿整个年度周期;反应速度融合在灵敏素质训练中。在中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方法运用中,力量训练主要集中在重复训练法、超等长训练法以及等动训练法;柔韧练习主要有静力拉伸法、筋膜放松法、PNF法与动态拉伸法等方法。中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陆上训练内容组合集中在陆水转换组合与动作组合。水陆转化主要有冲刺游、加减阻力游、无氧阈强度游及放松游等。动作组合依据不同阶段训练目标,综合准备期采用”平衡式”动作类型,专项准备期采用”发展式”动作类型,赛前训练期采用专项所需爆发力为主的动作。
游泳 陆上体能训练 年度安排 周期性
董琦 高峰
北京邮电大学 体育部 100876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629-3630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