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优秀体育舞蹈选手标准舞竞技组合特征的研究
研究目的: 体育舞蹈申请进入东京2020奥运会成为当今体育舞蹈竞技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中国体育舞蹈事业发展至今已近三十年,参与人数规模不断扩大、社团组织风起云涌、体育舞蹈专业院校与学历教育如雨后春笋、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等都堪称世界体育舞蹈界奇迹.但中国优秀选手在标准舞方面,与国际优秀选手始终存在不可逾越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恰好体现在对于体育舞蹈竞技组合的特征上.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专家调查法、视频分析法、赛场观察等研究方法,结合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2014年评分标准的评判要素,对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2014年总决赛标准舞决赛选手的竞技组合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1、动作质量 为凸显高质量的竞技组合,优秀选手在双人握持上进行了最大化扩容,男士左手与女士右手握持夹角最大达到81.02度,男士头位左侧脸向左延伸线与女士右臂延伸线夹角最大达到138.23度;在舞步选用上凸显增加单一动作难度和连接动作难度,舞步类型以强劲移动和改变形态类舞步、快速旋转包含轴转类舞步、线条造型类舞步这四类舞步为主,且特有舞步和变形舞步是创新的一大重点与亮点。在五个舞种中,应用频次最高的前6位舞步依次为:强度右旋转,双左旋转接高位轴转,电疾转,并退左轴转,跑步类动作,盘旋类动作。按照舞步运行方向来说,左转系列舞步与右转系列舞步以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呈现;且以左右转快速交替运用的形式增多。在双人身体中段位置应用方面,排在前6位的依次为:闭式位,外侧舞伴位,侧行位,并退位,右斜角位,翼步位,且身体中段位置转换频率增快,达到平均2.08秒换一次身位。 2、音乐诠释 音乐时值多样化,其中华尔兹舞的切分节奏应用平均每个竞技组合能达到62次,最高次数达到89次,使用频率最多的时值为12&3;节奏型的变化上体现为重拍更重,轻拍更轻的处理方式,尤以快切分时值配合重拍,延长时值配合轻拍处理,从而能产生音乐轻重的鲜明对比,凸显舞蹈的张弛有力;在音乐结构上的体现,在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上以大幅度移动为主,第三乐句以非常规动作的身体变化为主,常用卷曲类,回旋类,身体滚转类动作,第四乐句会归第一乐句的旋律,除了大幅度移动,会辅以带有风格性的造型动作结束。 3、双人配合技术 为达到一致性和协调性,优秀选手通常采用视觉冲击感较强的非常规平衡类动作。统计发现,平均每个竞技组合过度平衡类动作使用的次数为7次,对抗类平衡类动作为12次,坠落式造型为2次;对于身体大线条类动作的使用以达到极限为主;对于身体动作发力的延伸以达到身体最远端位置为主,尤其体现在应用头位重量的离心力;在快步舞的双人配合中,使用了旋转中加身体滚转的综合技术的混合应用,加大双人配合的难度,要求高度的发力一致性和旋转角度到位的精准性。 4、创编与展示 首先突出场地应用的灵活性,起始位置以短线底端、长线底端或场中央三个位置为主;线路以直线、弧线、曲线和绕圈四种形式呈现,且线路变化更加复杂多变、丰富多彩;停留以造型舞步、原地转动类舞步或截步类型居多,停留次数依个人舞蹈编排而定,停留位置多在四个角落及长线三分之二的位置;急停急起的造型与忽左忽右的变化明显增多。 研究结论: 竞技组合的动作难度和难度连接明显增加,握持容量扩大,身体中段位置变化频率加快。音乐节奏变化体现为重拍更重,轻拍更轻的处理方式;音乐时值的切分处理增多,节奏型变化更为丰富。在双人配合方面,通常采用视觉冲击感较强的非常规平衡类动作。旋转与身体滚转的综合技术的混合应用增加。创编方面,线路变化更加复杂多变、急停急起的造型与忽左忽右的变向变化增多。
体育舞蹈 标准舞 竞技组合 动作质量 音乐节奏 舞蹈编排
李小芬
北京体育大学 100084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637-3639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