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上海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 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城市和体育人才重点培养城市,对中国体育事业由”计划调控”转向”市场调控”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08年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将以市场运作的主流方式得到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支持.上海市是中国经济战略发展的重点城市,与其他省市相比,拥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人们生活的需求层次在不断的提高,其中对体育市场的需求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水平.但与此同时,上海市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和人才储备的匮乏是现今上海足球继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俱乐部是市场运作体育的核心,如何正确认识俱乐部的作用,并结合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发展的优势,协同上海市足球管理中心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进行协同管理是上海市足球运动重现80、90年代足球辉煌开展的关键.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调研:依据中国知识期刊网自2000年以来有关体育协同理论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并进行分析。专家访谈:依据相关研究内容对部分上海市足球管理中心、幸运星等青少年培训俱乐部和校园足球联盟的主要领导负责人对上海今后青少年足球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三方面进行协同合作主要方式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对上海市足球管理中心、青少年俱乐部和校园足球联盟不同负责人就上海青少年足球开展存在的问题发放调查问卷及基于协同理论对策问卷各1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5份。数理统计: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数理化统计分析,运用回归分析法找出主要影响因子。 研究结果: 协同论主要特点是通过类比对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并推广到广泛领域,它基于”很多子系统的合作受相同原理支配而与子系统特性无关”的原理。而体育协同是它以资源利用主体与自身效用发挥为基础,实现多元资源管理主体与多元资源受益主体、不同种类资源之间的功能与结构的协同。在一定范围内,上海市足球管理中心、青少年训练俱乐部及校园足球联盟应以同一青少年为共同目标,在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进行有机结合,以学校体育资源为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实现集合、综合、融合、结合为统一协调的整体,使之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效果。在三方面的协同合作中,上海市足球管理中心应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优势,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人才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和专家人才指导工作。校园足球联盟可以通过举办或承办各类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活动,以发挥校园足球的带头与引领功能。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则利用自身培训特色,不仅要进行精英青少年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课外参加俱乐部足球活动,从而丰富青少年学校校外的足球活动。上海足球管理中心、青少年训练俱乐部及校园足球联盟领导机制应树立大体育观,共同确立为上海青少年后备人才储备齐心共力,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政府行政管理化与体育社会化的关系、体育经济效应与学校效应的关系以及人才培养与人格培养的正确相互关系。 研究结论: 树立协同发展观,通过构建上海青少年足球人才发展的协同机制及体育资源的协同体系,努力建设上海市足球强市,实现上海足球昔日的辉煌。优化配置上海市足球体育资源,更新传统青少年后备人才俱乐部负责制观念,在泛资源观的视野下重新配置青少年发展布局。统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发展规划,建立统一协调的上海青少年足球发展管理机构及协同机制、打破三方机构各自为政,闭关自我发展的弊端。更新体育观念,树立上海青少年后备人才大体育发展观念,理顺行政管理与社会发展、体育效应与学校效应和人才培养与人格培养的辩证关系。
足球运动 青少年 人才培养 俱乐部 协同发展观 统筹模式 体育观念
李震
上海体育学院 200438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669-3671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