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电子护具情境下跆拳道击头技术与应用理念研究

用脚攻击对手头部是跆拳道实战比赛得分的手段之一.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赛观察法、录像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使用电子护具的跆拳道比赛击头技术与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总结跆拳道比赛的击头技术特点,丰富跆拳道理论,为跆拳道训练和比赛提供有力的参考.跆拳道比赛的击头得分是指在跆拳道实战比赛的时间和空间内,使用踝关节以下部位准确击中对手头部而获得的分数。现行的跆拳道规则对攻击头部的得分力度值要求很低,因此只要脚部接触到对手头部就能够得分。在使用电子护头情况下,运动员的得分由电子感应自动计分。跆拳道击头得分的特点包括攻击目标相对较小,击头技术需要更高的精准度;所攻击的目标位置较高;相对拳法和腿法攻击躯干,攻击头部的力度要求低;得分分值高。跆拳道得分的途径有4种,击头得分是途径之一。从2013年全运会和2012年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冠军得分统计中得知,奥运会女子比赛击头得分占腿法得分的66%,全运会占55%。奥运会男子冠军击头得分占腿法得分的43%,全运会占34%。由此可以得出,击头得分是获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得分方法,无论国内和国外优秀的运动员都具有较强的击头得分能力。在电子护具情境下,跆拳道腿法击头技术的应用理念包括立体化攻击。由于头部得分部位是类似的球形体,可以通过前、后、左、右、上、下等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攻击,而运动员的技术也能够实现这样的攻击设计,因此跆拳道击头呈现出立体化态势;控导式击头成为重要的击头方式。控导式击头是指对头部目标进行类似”导弹”式的追踪击打,也就是对动态目标进行追踪打击。而传统的打击往往类似于”炮弹”式攻击,对静态目标以及移动方向和距离有规律的目标更加有效。控导式击头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往往表现为在一腿支撑,另一腿提膝控腿情况下的补充式和多次式追加打击。运动员变化攻击距离、调整攻击方向、调整攻击位置高低等能力是有效实施控导式击头的重要基础。攻击技术与防守技术的叠加使用。攻击对手的同时具备防守能力,能够把攻击技术和防守技术叠加在一起,是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能力之一。同样,防守对手攻击的同时具有攻击对手的能力亦是如此。攻守合一,护己攻敌,得分而不丢分,体现了现代高水平跆拳道比赛的攻防特点。击头时往往与对手的距离较近,更需要对自己做好防护。击头技术内容更加丰富。随着运动员防守能力的增强,移动更加灵活,防守更加巧妙,控导式击头应用更加广泛。控导式击头往往打破了技术标准的限制,应用时不断地对攻击角度、攻击距离、攻击位置等进行实时调整,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脚对对手头部的击打而达到得分的目的。规则对击头得分力度的大幅度降低,为传统标准技术的”变形”使用提供了条件,促成了一些新的击头技术形式的形成。

跆拳道 腿法击头 立体化攻击 控导式击头 防守能力 电子护具

刘宏伟 黄成 张亚楠

沈阳体育学院 110102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3671-3672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