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分析在羽毛球混合双打技战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目的: 阶段性分析指的是将羽毛球比赛的每一分球按一定方式分成几个阶段:如:发接发阶段、前四拍、相持阶段、最后三拍.本研究旨在通过阶段性的数据分析与归纳总结达到以下目的:探究影响羽毛球混合双打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探讨羽毛球混合双打技战术分析的阶段性的分析手段与方法.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调研:通过查阅羽毛球双打技战术研究、统计方法等方面的文献,为双打技战术模式的改进与完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借鉴。专家访谈:对谢中博等多名羽毛球混双教练员及运动员、高校羽毛球体育教师,进行深度访谈,通过他们在比赛中以及执教过程中的经验与需求,总结羽毛球双打技战术分析的角度与思路。 研究结果: 1、比赛双方前4拍击球模式研究 本统计系统中,接发球技术归类为7种,为了便于模式化研究,将每项技术简化为两个字:勾放对角简化为”勾放”,推压半场简化为”扑压”,而杀球与高吊共同简化为”后攻”,挑球与后场抽球等给对方造成打高压球机会的回球共同简化为”起球”,高远球等简化为过渡。 1)前4拍各种击球组合的频次分析 2)前4拍各种击球组合的效果评价本统计系统中,对前4拍模式的效果评价以接发方作为评价标准,即对接发方有利,则称之为较好的技战术组合,反之为较差,具体评价分成以下等级:(1)比赛中4名队员前4拍模式的轮换形式分析。轮换是双打尤其是混双比赛的重要战术组成部分,成功的轮换就是使网球技术好的队员有更多的机会网前击球,同时使后场进攻力强的队员有更多地机会进行后场进攻。(2)比赛中4名队员前4拍模式的轮换效果分析。尽管两队在男队员接发球时,都形成较多的女队员后场攻的局面,但最终结果却经常大不相同,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多种可能。到底是其中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还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需进一步做更全面的分析,即将前4拍形成的”男队员扑压或(搓放、勾球)-对方起球-女队员后攻”的模式进一步做多拍分析。(3)比赛中4名队员前4拍形成”男接发-起球-女后攻”模式的后续分析(前8拍)。本部分将所有形成”男接发-起球-女后攻”模式的回合进一步做本回合的前8拍分析,看攻球方是否在第5-第8拍之前完成”女前封、男后攻”的轮换。 2、双方的5-9拍击球性质综合分析 如同前4拍击球后的第3、4拍一样,在本部分析中,将各类技术归纳为”前场封压、后攻、挡放、起球、过渡”五大类型。 3、比赛双方队员的相持球技术分析 相持球技术种类很多,但为了便于模式研究,将之概括为五类技术。1)封压:指的是前场近网球的封网、扑球、杀球、高点搓放等。2)后攻:指的是后场杀球、高吊等后场进攻球。3)挡放:指的是将对方攻过来的球以挡网或放网的形式回击。4)起球:指的是将对方的来球以挑球等形式进行回击,从而给对方形成后攻机会。5)过渡:指的是本方没有进攻,但回过去的球也没有给对方形成进攻机会。 4、双方相持阶段不同性质的击球与得失分的关系分析 5、双方的最后3拍击球分析 1)最后一拍球分析:最后一拍是得分与失分的最主要原因。2)倒数第二拍:倒数第二拍为最后一拍得失分归因。3)倒数第三拍:倒数第三拍与最后一拍共同解释进攻方或防守方的技术衔接与战术素养。 研究结论: 羽毛球混合双打按阶段性划为前四拍、相持阶段、最后三拍阶段,每个阶段的分析方法各有侧重。混双比赛的关键性战术是合理轮转,阶段性与轮转相结合是混双技战术分析的关键手段。建议教练员与运动员根据混双比赛的特点,在比赛中根据选手特点灵活应用以上分析方法。
羽毛球运动 混合双打 技战术 阶段性分析
周志辉 将家珍 冷波
北京体育大学 100084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679-3680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