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探讨
研究目的: 通过对历届奥运会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标枪项目运动成绩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女子标枪项目很少在奥运会及世锦赛等世界大赛中取得奖牌,进入标枪决赛的人数也较少,而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中国女子标枪项目却多次取得奖牌,并且进入标枪决赛的人数也较多;通过对比分析体现出中国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对中国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从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训练情况、竞赛情况、文化课学习情况以及后备保障等方面入手,分析中国女子标枪项目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改进中国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中国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质量提供帮助,进而提高中国女子标枪竞技水平,缩小中国女子标枪运动员同世界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差距.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参加2014年全国女子投掷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营的女子标枪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训练营专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主要包括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基本情况、训练情况、竞赛情况、文化课学习情况以及后备保障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深入了解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的年龄结构、训练年限、运动水平、培养模式、训练负荷、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参赛次数、参赛动机、文化课学习情况、食宿情况以及科研医疗保障等内容,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研究结果和结论: 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训练内容中专项力量训练比重较大,而技术训练比重较少,不利于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参赛次数普遍较少,不利于后备人才心理素质的锻炼以及比赛经验的积累。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对学习文化课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够,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各个基地对后备人才的训练监控较少,不能获得后备人才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建议教练员在训练中减少专项力量训练的比重,适当加大技术训练,强调技术的正确性与规范性。增加后备人才参加比赛的机会,并引导后备人才建立良好的比赛动机,不再过度追求比赛成绩。教练员、文化课老师及基地管理者应对后备人才不断强调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完善文化课考核制度,并与运动成绩考核结合进行后备人才的综合评定。加大对后备人才的实时监控,通过生理生化测试获得相关信息,并反馈给教练,帮助教练员更好的指导训练。
女子标枪 后备人才 技术训练 比赛动机 文化课程 生理生化指标
张晓东 曲淑华 赵静
北京体育大学 100084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250000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681-3682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