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心肌损伤特异性检测方法的综合评价
研究目的: 运动性心肌损伤和保护的研究越来越引起运动医学界的关注,正确使用运动性心肌损伤的检测方法已成为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是心肌细胞内的一种收缩调节蛋白,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损伤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发生改变,导致血液中cTnⅠ升高.由于血液中cTnⅠ仅源于心肌细胞,且可以检测到其他标志物检测不到的心肌微损伤,因此,cTnⅠ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较好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检测运动性心肌损伤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hematoxylin basic fuchsin picric acid staining,HBFP染色)是一种检测早期心肌缺血缺氧的形态学指标,它利用缺血缺氧心肌的亲复红性原理,反映心肌组织的缺血缺氧改变。本研究采用力竭运动致运动性心肌损伤的方法,通过检测大鼠血浆cTnⅠ含量的变化,结合大鼠心肌组织HBFP染色的形态学变化,探讨血浆cTnⅠ与心肌缺血缺氧改变的关系,为运动性心肌损伤和保护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n=23)和力竭组(exhaustiveexercise group,EE组,n=24)。C组常规饲养,不做任何处理;EE组用一次力竭运动致运动性心肌损伤;用免疫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测定血浆cTnI的含量反映运动性心肌的损伤程度,用HBFP染色法显示心肌组织结构缺血缺氧的改变,从而比较力竭后大鼠血浆cTnⅠ变化趋势与心肌缺血缺氧的形态学变化是否一致。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处理软件对心肌组织的缺血缺氧面积和积分光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血浆cTnⅠ的含量:与C组相比,EE组血浆cTnⅠ的含量(ng/ml)明显增高(4.46±4.57vs.0.02±0.02,P<0.05); 2)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的改变:C组心肌细胞界限清楚,胞浆呈黄色,染色均匀,未见艳红色缺血缺氧改变,细胞核呈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EE组心肌细胞界限不清楚,组织染色不均匀,可见大量斑状或片状艳红色染色。与C组相比,EE组缺血缺氧改变显著增加,阳性面积(μm2×104)显著增大(22.95±9.26vs.2.64±2.06,P<0.05),积分光密度值(IOD×106)显著增高(46.46±38.66vs.2.55±2.14,P<0.05)。 研究结论: 1)cTnⅠ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之一,可用于检测运动性心肌损伤; 2)HBFP染色法所反映的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的改变与检测的血浆cTnⅠ含量变化结果是一致的,两者具有相关性,运动性损伤的心肌组织,血浆cTnⅠ的含量显著升高,组织的缺血缺氧改变也显著增加。HBFP染色法在检测运动性心肌损伤的形态学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3)HBFP染色法相比其他检测方法具有易操作、低成本、直观性强等特点,可以较好地反映组织的缺血缺氧改变,同时结合心肌损伤的特异性血液指标cTnⅠ,可以对运动性心肌损伤进行综合评价。
运动性心肌损伤 检测方法 血浆 心肌肌钙蛋白 形态学变化
万栋峰 潘珊珊
上海体育学院 200438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755-3757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