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期有规律的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下肢神经肌肉反应时的影响

研究目的:练习太极拳时身体重心在前后、左右、上下三维方向上均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对各方向的姿势控制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老年人姿势控制的提高尤其是对下肢神经肌肉反应时有积极地作用。基于已有的研究的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太极组、久坐组和健步走组三组老年人的股直肌、胫骨前肌、半腱肌、腓肠肌和腓骨长肌进行EMG测定,同时对踝关节进行随机的扰动,经数据处理得到反应时,经统计分析后来探究长期进行的有规律的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反应时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横断面研究。受试者是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核实在社区招募65~75岁的老年人,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运动锻炼经验、运动锻炼频率和每次运动锻炼的持续时间。经过筛选后符合标准的受试者总共43人,分为三组,其中久坐组12人,健步走组15人,太极组16人。本研究对神经肌肉反应时的测定是通过经典的突发踝关节内翻实验(Trap-door)实验实现的,并与EMG信号的采集同步进行。每个受试者两侧下肢各随机进行3次测试并记录。将原始数据进行整流处理后直接进行测量。采用dasylab10.0自带的指针测量功能进行反应时的测量,直接测量出两个指针之间的时间长度。将脉冲信号由低电平开始突变为高电平的时间作为测量的开始时间,将肌电信号的基线开始突变的时间作为测量的结束时间。所有数据的测量均由同一个人处理,避免误差。处理后,取右侧下肢数据的3次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用于统计分析。用SPSS19.0对前述所求得的平均值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显著性水平P<0.05。 研究结果:对受试者的基本信息统计结果显示三组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BMI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统计结果显示腓肠肌的反应时数据方差齐异性太大,所以在结果中不再对其进行讨论。统计结果显示健步走组和太极组的半腱肌、股直肌和腓骨长肌的激活明显比久坐组快。健步走组和太极组的肌肉反应时相差不大。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三组间胫骨前肌的反应时没有显著性差异(久坐组和健步走组P=0.340,久坐组和太极组P=0.694,健步走组和太极组P=0.539)。对于股直肌、半腱肌和腓骨长肌,久坐组分别和健步走组、太极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6;P=0.001,P=0.036;P=0.003,P=0.026),但是健步走组和太极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257;P=0.158;P=0.340)。 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研究通过对65~75岁的太极组、久坐组和健步走组老年人神经肌肉反应时研究发现,太极组和健步走组比久坐组的神经肌肉反应时明显缩短,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姿势控制能力,以预防跌倒的发生。本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对老年人下肢骨骼肌活动的神经控制机制的研究不充分。以上问题将会在后续的研究中得以补充。

老年人 神经肌肉反应 太极拳运动 姿势控制能力

张佩佩 曲冰 刘翠鲜

上海体育学院 200438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3794-3796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