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落地方式对篮排球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研究目的:目前还不清楚完成跳深和急停起跳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的差别,因此也就很难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手段和康复措施.本研究通过对比男女篮球运动员完成两个动作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了解不同动作可能导致ACL损伤危险因素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研究方法:受试者为男女各10名大学篮排球专项运动员,训练年限在六年以上,运动水平在二级以上。采用Motion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测力台采集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跳深动作要求受试者站在40cm的跳台上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到测力台上,两脚同时着地,然后尽全力垂直向上双脚起跳。急停起跳动作要求受试者在进行3~5步助跑后在测力台上制动,再向上尽全力起跳。要求两足分别在两块侧力台上制动。计算受试者完成两个动作过程中下肢关节角度和力矩,以及地面反作用力。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动作和性别对各指标的影响。 研究结果:在第一次触地时刻各指标,性别和动作没有交互作用(p>0.05)。男女运动员在做急停起跳时髋关节屈角均大于跳深(p<0.001),男运动员在做跳深或急停起跳时髋关节外旋角,膝关节屈角均大于女运动员(p=0.043,p=0.004)。男女运动员在做跳深时膝关节外旋角,踝关节外展,外旋角均大于急停起跳(p=0.001,p=0.011,p=0.001),踝关节的背屈角小于急停起跳(p=0.002)。男女运动员在做跳深时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跖屈力矩均大于急停起跳(p<0.001,p=0.008,p<0.001)。在着地后地面反作用力首次峰值时刻,膝关节的伸力矩在性别和动作上有交互作用(p=0.017),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后得出男运动员在做跳深时膝关节伸力矩显著大于女运动员,但是在做急停起跳时差异并不显著;膝关节伸力矩在动作上无显著性差异。男女运动员在做跳深时髋关节屈角,踝关节背屈角,踝关节外旋角均小于急停起跳(p<0.001,p=0.002,p=0.001),膝关节外旋角、踝关节外展角大于急停起跳(p=0.009,p=0.002,p=0.018)。男运动员在做跳深和急停起跳时膝关节屈角,踝关节背屈角均大于女运动员(p=0.015,p=0.027)。男女运动员在做跳深时髋关节伸力矩小于急停起跳(p=0.044),踝关节跖屈力矩大于急停起跳(p=0.001),垂直方向上地面反作用力大于急停起跳(p=0.008)。在着地后缓冲最大时刻,性别和动作没有交互作用(p>0.05)。男运动员在做急停起跳和跳深时髋关节外旋角,踝关节外展角均大于女运动员(p=0.036,p=0.027)。男女运动员在做跳深时膝关节外旋角,踝关节的背屈角均大于急停起跳(p=0.03,p<0.001),外展角小于急停起跳(p=0.003)。男女运动员在做跳深时前后方向上的地面反作用力小于急停起跳(p<0.001)。缓冲时间和重心缓冲距离在性别和动作上没有交互作用(p>0.05)男女运动员在跳深时重心缓冲距离均大于急停起跳(p<0.001)。 研究结论:跳深与急停起跳的生物力学指标指标不相同,男女受试者在最大缓冲时刻前后方向上地面作用力大于跳深;然而在首次峰值时刻膝关节伸力矩、垂直方向上的地面反作用力小于跳深,因此不能说明急停起跳着地后ACL的损伤风险高于跳深。在第一次触地时刻和地面反作用力首次峰值时刻,女运动员做两种动作时的膝关节屈角均小于男运动员,会导致女运动员前交叉韧带负荷增加,从而增加损伤的风险。

前交叉韧带损伤 篮球运动员 动作过程 生物力学特征 性别差异 病理机制

刘祚良 刘卉

北京体育大学 100084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3796-3797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