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干预影响任务执行意向和操作表现:干预类型与压力的调节作用
研究目的: 自我谈话(self-talk)和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都属于自我认知干预.元分析显示,自我谈话与操作表现间的相关达到.48;其中指导性自我谈话对精细技能、新技能学习的干预效果更明显,动机性自我谈话对粗放技能项目作用更明显(Hatzigeorgiadis,Zourbanos,Galanis,&Theodorakis,2011).自我肯定干预原理是在个体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通过回顾重要自我价值而引发自我适应资源的充足感,进而提高压力应对能力,改善操作表现(Steele,1988).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两种自我认知干预对任务执行意向和操作表现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假设为:实验1:无论是否有压力,在新学习任务的执行意向和操作表现上,指导性自我谈话比动机性自我谈话效果更好;实验2:自我肯定干预仅在压力下(自我受到威胁时)能够改善任务执行意向和操作表现。 研究方法: 参与者:实验1:某体育学院学生56人;实验2:某大学学生40人。随机分组。 实验设计:2×2组间设计。实验1自变量为自我肯定(有无)和压力(有无),实验2自变量为自我谈话类型(动机/指导)和压力(有无)。因变量均为Coreball游戏的坚持时间(执行意向)和最终成绩(操作表现)。控制变量为试做3次的最高成绩。 程序:实验1:改良自Napper等人(2009)的程序。自我肯定组进行自我肯定,对照组进行景点回顾书写任务;之后在压力或非压力指导语下完成实验任务并进行操作意识检查;实验2:在压力或非压力指导语后,分别按指导语学习动机性和指导性自我谈话并按要求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使用自我谈话,之后进行自我谈话使用检查和自我谈话习惯调查。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 研究结果: 实验1结果显示,无论在任务执行意向还是操作表现上,压力和自我肯定的主效应都显著,且压力的主效应更为明显(F1=55.02,F2=5.71,p<.01)。在执行意向上,压力与自我肯定的交互作用显著(F=5.33,p<.05)。说明在压力情境下,自我肯定能够延长在任务上的坚持时间而在非压力情境中不能,但这种效应并非发生在操作表现层面,部分支持了本研究假设。 实验2结果显示,压力和自我谈话的主效应均显著且压力作用更为明显(F1=12.48,F2=6.12,p<.01)。无论是否在压力下,指导性自我谈话的效果都优于动机性自我谈话,表现为坚持任务时间更长(d无压力=66s,d有压力=100s),完成的难度更高(d无压力=0.7,d有压力=0.4)。 研究结论: 1.压力是自我肯定影响自我控制的必要条件,与现有研究所提出的“威胁是自我肯定发生作用的必要条件”相符;对新技能学习而言,自我肯定的作用不如压力的作用大。自我肯定能够用于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干预,但其效果可能并非发生在操作表现层面,而是发生在执行意向层面。 2.在新学习任务中,无论是否有压力,指导性自我谈话都比动机性自我谈话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且这种影响在坚持时间和操作表现上都得到了验证。自我谈话用于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干预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效果。在不熟悉的新任务中,指导性自我谈话可能更为适用。该结论支持了Hardy等人所提出的自我谈话匹配假设。
自我认知干预 任务执行意向 操作表现 压力 指导性自我谈话
毕晓婷 魏亮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210033 南京体育学院 210014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868-3869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