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两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在目标取向和心理疲劳中的中介效应
研究目的: 本研究结合冬季两项运动员比赛的实际情况,着重探讨冬季两项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在射击目标取向和运动心理疲劳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更好的对我国冬季两项运动员进行心理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证指导。 研究方法: 用问卷法对解放军八一雪上大队冬季两项30名运动员进行测查(女17人、男13人),平均年龄为21.05±3.77岁。目标取向的测量采用黄庆海编制的《射击运动员目标取向测验》、竞赛状态焦虑测量采用马腾斯编制的《竞赛状态焦虑测验》、心理疲劳测量采用Raedeke和Smith研制的《运动员疲劳问卷》。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研究结果: 1)运动员自我取向与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具有显著正向相关,任务取向与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具有显著负向相关。任务取向与运动员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具有显著负向相关。躯体焦虑与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具有显著正向相关。认知焦虑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具有显著正向相关。 2)运动员的射击目标取向可分为矛盾取向型和任务取向型。任务取向型的运动员在认知/躯体焦虑、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上显著低于矛盾取向型运动员。 3)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可分为矛盾型和自信型。自信型运动员在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上显著低于矛盾型运动员。 4)认知状态焦虑在运动员自我取向/任务取向和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中起完全中介效应;躯体状态焦虑在运动员自我取向/任务取向和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中起完全中介效应;躯体状态焦虑在运动员任务取向和成就感降低中起完全中介效应。 研究结论: 1)运动员射击目标取向、竞赛状态焦虑、运动心理疲劳关系密切; 2)运动员射击目标取向完全通过竞赛状态焦虑对运动心理疲劳发生作用,竞赛状态焦虑是运动员射击目标取向和运动心理疲劳的完全中介变量。但状态自信心没有进入回归方程,更多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商榷。 应加强运动员任务取向的心理辅导,可对其进行思维控制训练和认知疗法的辅导,加强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激发运动员的正性心理能量。
冬季两项 运动员 竞赛状态焦虑 目标取向 心理疲劳
杨馨婷 杨阿丽
沈阳体育学院 110102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870-3871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