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场域下中、法、日青少年参与运动动机的比较研究
研究目的: 根据布迪厄场域理论,笔者试图在一个固定的教育场域里通过体育学习兴趣量表来分析中、法、日三国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心理动机之异同;并通过动机量表、成就问卷调查来分析同一场域里中、法、日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动机意向的影响、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形成的外部表现异同等. 研究方法: 1.实验法: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武汉长江国际学校(Wuhan YangtzeInternational School)部分学生分为3个组作为参照,进行本课题研究。本研究对三角湖小学与长江国际学校的部分的小学生随机进行了抽样,并发放了问卷,收集了结构模型需要实证的数据(抽取了小学生共675名,其中男学生305名、女学生370名,平均年龄为11.22±1.85岁)。 2.问卷法:通过体育学习兴趣、运动情景动机量表、运动成就责任问卷等问卷调查,进行本研究的数据采集及分析。 3.访谈:根据研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等进行访谈,了解其三国青少年参与运动的内在心理要素。 4.文献综述法:根据研究需要,收集指导中、法、日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方面的教材等资料。 研究结果: 1.本研究主要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 Alpha)一致性系数对其信度进行检验。三个国家的青少年的信度水平在0.69~0.82之间,所以整体上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整体上已具有良好的信度; 2.据Tuker的理论项目与测验总分的相关在0.32~0.75之间,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1~0.6之间,表明测验的效度是令人满意的。本研究实测的量表整体上已经具有了较好的结构效度; 3.运动参与程度、体育学习积极态度、自主学习程度3个潜变量对体育学习兴趣具有直接性的正影响路径,其中体育学习积极态度这一维度(潜变量)对体育学习兴趣的作用效应最大(0.79)。通过比较,三个国家的青少年体育学习积极态度维度的差别不明显;同时也说明了“体育学习积极态度”这一维度在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中具有核心作用,处于主导支配性地位。 4.家庭意识对三个国家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影响主要区别在:中国家庭对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态度比较模糊:小学三年级前后家长对待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态度处于支持—不反对—不在意;小学四年级之后家长对待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态度是无所谓—在意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不主动反对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日本家庭是在思想上支持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偶尔会参与指导孩子的体育活动;法国家庭对待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是:幼儿、小学阶段帮助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是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体现法国家庭父母教育责任其一,青少年阶段则积极鼓励孩子独立参与体育活动,并将视其为培养孩子生活独立性的具体体现。 研究结论: 1.在同一场域条件下,中、法、日三国的青少年在完成基本的体育教学之后,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都表现出良好的信度,说明学校体育教学是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保障。 2.体育积极学习态度与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存在着关联;三角湖小学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频率较为国际学校的法、日学生低,因此在体育意识的形成中,出现了学生对体育课以及相关体育活动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以及消极怠慢的情绪,需要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具备参与体育教学的意识。 3.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法国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比较强烈与两种教育和谐发展密不可分。因此,通过比较,笔者认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教学、家庭成员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是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动机的基础。
青少年 体育运动 心理动机
蔡其飞 谢超 谢灵宇 刘胜
江汉大学 体育学院 430056 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430079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875-3877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