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干预分析
研究目的: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今大学生多是90后,独生子女较多,个性突出敏感,对自身的期望值高,对挫折的承受力低.有些大学生学习方法不当,面对考试考证的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患抑郁和焦虑的人数增多.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且体力活动水平普遍较低。本研究选择太极拳、篮球和乒乓球三种运动方式,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大学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干预结果的异同,为治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对大学生中的心理弱势群体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理大学2011级非体育专业大一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根据问卷测试结果选取抑郁得分和焦虑得分超临界值者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实验法、量表测量法、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按照运动方式兴趣调查问卷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组,分别为太极拳组30人、篮球组41人、乒乓球组38人。三组受试者每周锻炼3次,每次90分钟,实验时间为12周。太极拳组以二十四式太极拳和健身气功为主要内容,其中学习时间为45分钟,运动时间为45分钟。篮球集中练习时间45分钟,自由锻炼45分钟,内容以分组比赛为主。乒乓球组同样采用集中练习45分钟,自由练习45分钟。整个锻炼时间均为90分钟,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负荷。 研究结果: 1.实验前,太极拳组、篮球组、乒乓球组三组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实验前后比较:太极拳组学生实验后抑郁水平比实验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后焦虑水平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太极拳锻炼对抑郁和焦虑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篮球组学生实验后抑郁与焦虑水平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篮球锻炼也可以较好的治疗抑郁和焦虑状态。乒乓球组学生实验后抑郁水平与实验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焦虑水平与实验前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乒乓球锻炼可以较好的治疗焦虑状态。 2.运动干预后组间比较结果为:太极拳组、篮球组和乒乓球组的焦虑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抑郁水平与乒乓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篮球组抑郁水平与乒乓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 对心理弱势群体来说,运动锻炼可作为心理健康问题传统治疗方法(即心理疗法或药物疗法)的一种“佐剂”。太极拳、篮球、乒乓球三种运动方式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症状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不同运动锻炼方式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不同。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其次是篮球运动,最后是乒乓球运动。太极拳运动、篮球运动和乒乓球运动对大学生的焦虑症状的治疗无差异。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抑郁症状 焦虑症状 运动干预
段意梅
云南省大理大学古城校区 671003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877-3878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