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射击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一项个案实验设计研究

研究目的: 本文以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韧性为对象,以Galli和Vealey的运动心理韧性概念模型为指导,以香港体育学院发展制定的”青少年运动员韧性训练计划”为框架,在HB省射击队选取1名17岁的女子10米步枪运动员作为被试,检验能否通过使用韧性干预手段来帮助该射击运动员提高心理韧性,并且能较好的运动员提高日常的训练水平和质量,能够积极地应对在挫折和逆境,为未来的的运动生涯、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假设:射击运动员在接受心理韧性的干预后,心理韧性水平会增加;训练效果得以改善.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设计来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具体的方法是采取多重基线水平的AB设计用来检验心理干预对运动员心理韧性水平以及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通过单倍试实验设计采取心理量表作为主要评价手段,通过《运动员训练韧性调查问卷》和《简式韧性问卷》来评估运动员的心理韧性水平;通过《运动员训练中韧性行为改善调查问卷(教练员部分)》以及访谈来对运的心理韧性进行质性分析;通过运动员自我评估、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表现评估、访谈结果以及考核成绩来评估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改变。心理韧性品质以积极认知、情绪控制、目标专注、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五个维度为评价指标。 研究结果: 通过“视觉化检验”和效果量PEM(percentage of data points exceeding the medianof baseline phase)两项指标来对心理韧性干预前的基线水平和干预后的评估加以对比进行分析。从《运动员训练韧性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在积极认知维度上,该运动员的得分平均值由15.4提高到17.5,提高了13.6%,PEM=0.83,表明在该维度运动员的改变显著;在情绪控制维度上,该运动员得分平均值由16.8提高到17.17,提高了2.2%,PEM=1,表明在该维度上运动员的改变效果显著;在目标专注维度上,该运动员的平均值由12.8提高到15.33,提高了5.6%,PEM=1,表明在该维度上运动员的改变效果显著;在家庭支持维度上,该运动员的平均值由14.2提高到15,提高了19.8%,PEM=0.83,表明在该维度上运动员的改变效果显著;在人际协助维度上,该运动员的平均值由15提高到15.16,提高了0.11%,PEM=0.5,表明在该维度上运动员的改变效果并不显著;从《简式韧性问卷》调查可知,在心理韧性整体得分上看,干预后被试心理韧性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平均分由31.6提高到35.33,提高了11.8%,PEM=1;来自教练员、运动员的半结构访谈报告和教练员的观察问卷评价也验证了干预的效果。此外,在队内的考核过程中,该运动员在干预之前每组环数分别为103.2、103.0、103.7、103.5,而在干预之后队内的考核成绩分别103.5、103.9、104.0、103.6,取得了一定水平的提高。 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实验干预基本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射击运动员在接受心理韧性的干预后,心理韧性水平会增加;训练效果得以改善。但本研究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由于采用个案研究,其外部效度有限,不一定可以推广到其他高水平运动员身上。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行单倍试实验设计或大样本测试,来验证心理韧性干预方法的有效性。此外,在干预期间运动员没有比赛成绩来证实本干预促进了运动成绩的提高。建议未来的研究设计可以参照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从而更好的验证实验结果。

射击运动员 心理韧性 干预机制 训练效果

卜丹冉 姒刚彦 韩哲

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430205 香港教育学院 健康与体育学系 999077;武汉体育学院 健康科学学院 430079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3882-3883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