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积极自我暗示训练对网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研究目的: 积极自我暗示技能是影响运动员发挥专业技能的重要自我调节能力,运动员运用内部言语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并进而调节行为.运动员的身体自尊与焦虑是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观心理状态.根据巴甫洛夫学说中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解释,积极自我暗示能调节运动员的主观心理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积极自我暗示训练对网球运动员的身体自尊和状态焦虑的作用,为网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以积极自我暗示训练对网球运动员状态焦虑和自尊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内容,以xx体育学院网球队38名运动员为研究参与者,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组22人,对照组16人。实验周期为三个月,训练天数共计78天。采用被试间不等组设计,其中一个组为实验组,另一个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位教练员担任训练任务。实验前运用“身体自尊量表”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对两组运动员进行前测。同时,通过对两组运动员的专业技术成绩评定。实验组训练内容除了按常规训练计划进行正常训练活动外,并在训练过程中采用“积极自我暗示训练”环节。第一次训练时带队教练向运动员介绍积极自我暗示训练的相关内容及具体实施要领,引导运动员根据网球运动特点及自己的训练喜好编制适合自己的积极自我暗示语,并带领运动员做练习,体验积极自我暗示的效果。对照组训练内容采用传统的网球训练方法,没有“积极自我暗示训练”环节,只按常规训练计划进行正常的训练活动。实验结束后运用上述两个量表对两组运动员进行测试,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身体自尊和竞赛状态焦虑上的差异并对两组运动员的专业技术成绩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t=-4.52,p<0.01),表明实验组网球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运动员在躯体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t=-4.31,p<0.01),表明实验组网球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运动员在状态自信心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6.27,p<0.001),表明实验组网球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运动员在身体自我价值感(t=10.49,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运动员在运动能力(t=9.35,p<0.001)和身体素质(t=8.86,p<0.001)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运动员在身体吸引力(t=3.92,p<0.05)和身体状况(t=4.47,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实验组网球运动员比对照组运动员的身体自尊水平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运动员在发球技术(t=2.37,p<0.01)和截击技术(t=3.28,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运动员在接发球技术(t=2.3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运动员在抽球技术(t=4.02,p<0.001)和削球技术(t=4.37,p<0.001)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实验组网球运动员比对照组运动员的网球专项技术水平高。 研究结论: 积极自我暗示训练对网球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有正向的影响,能有效地缓解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并提升状态自信心。积极自我暗示训练对网球运动员的身体自尊有正向的影响,对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状况均有促进作用。积极自我暗示训练能间接提升网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建议对竞赛状态焦虑水平高或身体自尊水平低的网球运动员运用积极自我暗示训练进行有效干预,以期改善网球运动员心理状态,提升运动成绩。

网球运动员 焦虑状态 自尊心 积极自我暗示

王文增 魏忠凤

沈阳体育学院 心理学教研室 110102 沈阳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教研室 110102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3883-3885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