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晚清报刊对西方近代体育的早期传播(1840-1894)

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历史系统分析法、历史计量分析法,对甲午战争之前晚清报刊对西方近代体育的传播概况及其报道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结果显示:晚清教会报刊和中文商业报刊对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以及对西式体育项目的关注与认知,在客观上助推了西方近代体育项目在中国的传播。它不断扩大人们的“体育”知识视野,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矛盾心理交替中交流和传播“体育”。正如《申报》所言:“中国不欲西法则已,欲取用西法,则必自报纸开始。”虽然这一阶段的报刊地位低微,传播效果微弱,但它打破了政治的言禁,带来了现代化的报刊理念,对中国放眼看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深深触动了晚清的维新变法之士。这些冲破禁锢的突破和创新为新的历史阶段报刊舆论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从西学东渐的视角看,早期中国报人对西方近代体育的报道还处于朦胧的认知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对“体育”各种各样的误知误解,但这恰恰是西学东渐的曲折性在中国近代体育传播中的体现。“近世二三百年,西方文化影响整个世界,扮演着世界历史定位的角色,对于近代历史演变的诠释,多少操控在西方领域之内,或者说,在一种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扩张浪潮下,西方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支配性的整合作用”,近代西方体育也正是以这样一种难以阻断的“优势扩散”在中国传播。此外,晚清早期报刊对赛马、棒球等近代西方体育的关注并非具有强烈殖民意识的文化传播行为,它只是外人现实体育需求在报刊的客观反映,从而逐渐引发中国报人的评述,不像大多格致类或政治制度等西方文明的传播,带有某种明显的目的。西方近代体育在晚清的传播,其一方面是“师夷长技”观在近代军队和军事学堂中的实践,另一方面则是服务于外人现实的娱乐需求。就后者而言,这一阶段传播的西方体育运动项目,服务的目标并未拓展至晚清国民,其重点仍是为政为师者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各级当权人物,因此,西方近代体育通过报刊在中国传播缺少本土民众关注,具局限性。

晚清报刊 西方近代体育 传播策略

廖慧平

广州体育学院 510500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4451-4452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