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探源

1985年,在当时的复旦大学新闻系支持下,上海体育学院采取自愿报名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从1983年入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中选出16名政治表现好、热爱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了一个新闻写作专项班,从此开始了中国以培养专业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1989年,经过当时的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批准,上海体育学院正式开办体育新闻专业,这也是建国后中国高等院校正式开办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第一家。这是体育新闻教育界公认的事实,然而对于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是1985年?为什么是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何以如此开端?哪些因素对中国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的起源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问题在此前的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研究中却很少涉及。知识社会学主要致力于挖掘知识的社会根源,寻找无所不在的社会结构影响知识和思想的途径。知识社会学对知识的定义很宽泛,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思想和信念。知识社会学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理论,它致力于分析知识与存在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历史学—社会学研究,它试图在人类思想发展过程中追溯这种关系所具有的形式。”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在知识社会学视域下对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起源进行了探究,考察体育新闻成为一种专门知识在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原因和具体经过,寻找体育新闻专业知识和当时的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八十年代体育新闻热是中国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驱动力。潘兴与上海体育学院是中国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开创者。复旦大学新闻系是中国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助产师。历史常常会激起后人的假设,假设当时潘兴没有调到上海体育学院担任大学语文教师呢?假设当时上海体育学院大学语文课没有停呢?假设大学语文课停了潘兴选择了离开上海体育学院呢?假设留下来之后潘兴当时选择的出路是从教学岗位转到行政岗位而不是留下来筹办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呢?假设当时潘兴的设想没有得到当时的院领导支持呢?假设上海体育学院创办体育新闻专业之初没有得到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援助呢?但这终究只是假设。知识社会学视域下探究中国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的结果显示:八十年代席卷全国的体育新闻热、潘兴的个人选择和大胆设想、上海体育学院的探索性尝试、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有力援助综合影响了中国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今日中国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的状貌。缺少了上述任何一个,中国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的历史都可能会改写。那么中国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的历史也许将不会从1985年开始书写,也许不会从上海体育学院开始书写。事实上,如果没有当时潘兴的大胆设想,如果没有当时上海体育学院领导的支持,如果没有当时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帮助,可以确定今天的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不会是今天的状貌。正如恩格斯所言,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去创造,而是在全然拾得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去创造。

高等教育 体育新闻专业 社会起源 知识社会学

贺蕾

上海体育学院 200438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4878-4880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