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青少年运动员群际关系加强反兴奋剂教育的研究

研究目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所要开创的人生道路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原则的尊敬为基础的.新时代体育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兴奋剂.兴奋剂使用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运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反”和“堵”是世界体坛的主旋律,但也不乏建议“堵”与“疏”并举的声音。本研究以青少年运动员的群际特征为研究对象,基于群际关系进行反兴奋剂教育使体育更人性、更干净、更团结。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主观体验法、数理统计就群体关系对青少年运动员行为产生的影响开展调研工作,并对全国16个业余体校的1718份有效问卷和156名二级以上运动员进行访谈获得相应的数据。 研究结果:1.教练员对青少年运动的行为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6.1%的运动员认为兴奋剂有害健康,不会服用。53.3%的运动员会拒绝教练要求使用兴奋剂;但还有5.7%的运动员认为自己是团队成员所以要服从教练员,即便是服用兴奋剂。28.2%的学生会征求教练的意见。11.3%的运动员不会主动服用,但如果教练让我使用兴奋剂,我不会拒绝的。这种认识在性别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P<.05),但在运动年限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5)。2.团队成员对青少年运动员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5.8%的运动员不会使用兴奋剂即便其他人都使用,而6.5%认为队友都说不用药成绩上不去,还不如用药碰碰运气,4.8%会使用兴奋剂因为是群体行为。(P>.01P>.05);这种想法在性别和运动年限上都未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5)。3.团队意识对青少年运动员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71.8%的运动员不会使用兴奋剂即便是为了团队胜利,而3.9%会为团队的胜利尝试一下,7.9%的运动员会服用,因为怕被队友排斥。这种想法在性别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P<.01),但在运动年限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5)。4.是否服用的原因调查结果:27.2%的运动员认为再大的压力自己也不会使用兴奋剂。17.7%的运动员认为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太高才被迫服用兴奋剂的。这种想法在性别和运动年限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5)。5.对处罚认识的调查结果:12.6%的运动员认为查出服用兴奋剂,应该处罚运动员,而53.6%认为因为拒绝服用兴奋剂而被开除了很不值得。33.6%的学生认为查出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仅仅处罚运动员是不公平的,教练员也要受到处罚。这种想法在性别和运动年限上都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5)。6.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运动员认为服用兴奋剂是受到各方面压力和虚荣心的影响,出于无奈。其中,队友关系、教练因素、成绩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受访者认为使用兴奋剂受群体环境影响很大。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家庭影响不大。 研究结论:1.群体因素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能够认识到兴奋剂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对于体育道德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2.青少年运动员是通过社会类化对自己所属群体产生认同的,其中,队友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教练员。3.青少年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主要受到各方面压力和虚荣心的影响,忽略了体育道德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4.关注青少年运动员对兴奋剂使用的认识,除了提高健康认识之外要加强体育道德与体育精神的教育。5.关注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成长,让他们学会将目标定向从比赛目标定向转为学习目标定向,缓解心理压力。6.增加运动员与外界的交流,增进运动员对社会外群成员的信任度,注意日常的反兴奋剂教育。

青少年运动员 反兴奋剂教育 群际关系

陆雯 惠悲荷 董传升 孟春媛

沈阳体育学院 110102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4898-4900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