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工艺优化
为建立Streptomyces albulus M-Z18以葡萄糖为碳源的ε-聚赖氨酸(ε-PL)高效发酵工艺,本文对葡萄糖和硫酸铵的流加方式和控制浓度、pH控制条件和溶氧控制水平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补料采用脉冲补料方式控制维持在10-30g/L范围,氨氮补料采用脉冲补料方式维持在0.1-0.5g/L范围,pH冲击时间为9h、恢复pH为3.85,发酵中后期最佳溶氧水平为20%左右为最优ε-PL发酵工艺控制条件.经过8天补料-分批发酵,实现ε-PL产量达到47.13g/L,菌体量为57.08g/L,相比于优化前,ε-PL产量和菌体量分别提高了27.34%和19.61%.上述研究结果为ε-PL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ε-聚赖氨酸 发酵工艺 链霉菌 溶氧水平 补料控制
陈旭升 毛忠贵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学院,江南大学,江苏无锡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1-10
2017-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