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绵城市建设与展望
近年受气候变迁影响,导致强降雨、极端降雨事件越益频繁,都市区域发展迅速,地表不透水率(ISA)提升,渗透减少,土壤透水保水能力降低,蒸发散量减少(破坏水文循环),雨水透过管渠快速汇集至河川排水路,增加洪峰流量与溢淹风险,更增都会区防洪排水系统负担。要改变防洪思维,兼顾基地雨水贮集、渗透雨水、涵养地下水之海绵(透水)城市概念,从源头降低迳流量,提升防洪效能,降低排水系统负担,恢复都市水文循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雨水管理 排水系统 防洪效能
陈伸贤
国内会议
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厦门
中文
84-87
2017-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