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柑橘指状青霉的抗药性机制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柑橘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果树作物,长期以来,由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引起的柑桔绿霉病是柑橘采后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主要侵染性真菌病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究有效的指状青霉防治方法势在必行.本研究结合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78株指状青霉的靶标酶cyp51A/B基因及其上游启动子区与咪酰胺抗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绿霉菌对咪酰胺抗性与cyp51A点突变关系不大;而在CYP51B中发现了4个突变位点 Y136H、Q309H、G459S、F506I,这些突变位点与指状青霉抗药性密切相关。同时,克隆获得了一个与抗药性相关的甾醇调控原件结合蛋白(SREBP)编码基因,命名为sreA。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成功构建了柑橘绿霉菌咪酰胺抗性菌株PdHS-F6 sreA基因缺失突变株(ΔsreA)及回补突变株(COsreA)。对突变体特性研究表明,sreA基因与指状青霉对农药咪酰胺的抗性、对柑橘类水果的侵染毒力以及cyp51基因的调控有关。结合同源模建、分子模拟和定点突变技术研究了柑橘绿霉菌靶标酶CYP51抑制机理,从而阐明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对野外采集菌株的大量筛选,分离到多种以指状青霉为宿主的真菌病毒。利用野生指状青霉菌株中分离得到的真菌病毒进行了生物防治柑橘绿霉病的探索。通过进行侵染实验,侵染结果表明该两株病毒不但有效遏制指状青霉的生长,降低指状青霉对柑橘的毒性,而且可显著降低高农药耐受性的指状青霉的药物耐受性。以上结果初步表明了利用真菌病毒对柑橘绿霉病进行防控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但可以单独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还可以与传统的药物防控相结合,极大的提高药物的利用效率,降低了防控成本,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柑橘绿霉病 指状青霉 抗药机制 生物防治

牛玉慧 张廷富 王胜强 刘婧 伍志 秦婷婷 袁永泽 刘德立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省遗传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9

国内会议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1-1

2015-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