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健教授论脾约证
麻子仁丸出自《伤寒论》第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麻子仁丸由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组成,因治脾约证,故又名脾约麻仁丸.综合以上关于脾约证病机的中医各家学说,共同点是胃强、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不同点主要在于脾虚与否。蒋健教授认为不必纠缠于脾约证是否存在脾虚,脾约证乃是因脾胃及其相关脏腑功能紊乱,津液代谢失常而偏渗,导致出现大便鞭和小便数的临床表现;麻子仁丸主要通过润肠通便的途径,恢复相关脏腑津液代谢的功能,从而纠正津液偏渗。从脾约证的现代医学疾病病理机制来看,蒋健教授认为凡是大便鞭导致或加重小便数以及大便鞭和小便数互为因果的现代医学疾病,可以参照”脾约证”而用麻子仁丸来进行治疗;至于大便鞭和小便数偶然同时出现或两者并不存在因果关联的疾病,并不支持将之看作是脾约证而用麻子仁丸治疗。蒋健教授提出脾约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需注意以下事项。”大便鞭”主要是指便秘,包括便质干结、排出困难或不畅或伴有后重不尽感。脾约证”大便鞭”与一般习惯性、功能性便秘难以区别时,是否同时具有”小便数”为其鉴别要点。脾约证之”小便数”当与淋证进行鉴别。淋证小便数伴随证候症状相对较多,如湿热下注淋证常伴见尿短赤或尿急、尿痛、尿道灼热,甚至尿中带血或尿道口流脓;心火下移小肠实热淋证常伴见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口舌生疮、口渴;肝郁气滞淋证常伴见情绪抑郁或精神不安,见水思尿,昼间尿频,且尿频随情志变化而进退;脾肾阳虚淋证常伴见小便清长,排尿无力,尿后余沥或小便混浊,阴冷,腰膝酸软,肢冷畏寒,诸如此类。脾约证之”小便数”不似淋证那般多见伴随证候症状,一般没有尿痛症状;即使有尿频急亦不如一般淋证明显。其”小便数”主要是指单纯性小便次数增多、尤以夜尿频数为多见,部分患者伴有小便无力、欠畅或淋漓不尽,严重者伴有小便难以忍耐甚或尿失禁。蒋健教授指出,诊断脾约证最有力的证据便是用麻子仁丸治疗以后,”大便鞭”与”小便数”能够不同程度地同步得到改善,或”小便数”单项症状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如果运用用麻子仁丸治疗以后,只有”大便鞭”改善而无”小便数”改善,便不能指认其为脾约证。本文所举案例均具有”大便鞭”并”小便数”的临床特征,运用麻子仁丸为主进行治疗后,”大便鞭”和”小便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步改善,因此可以大致认为这些案例基本具有脾约证的病机特点。其它一些案例报道也表明,用麻子仁丸治疗糖尿病或尿崩症兼有”大便鞭”和”小便数”临床表现的患者,在便秘缓解的同时,小便数亦有所缓解。这些事实表明脾约证客观存在,用麻子仁丸治疗脾约证是有效的。
脾约证 麻子仁丸 大便鞭 小便数 临床疗效
周丹 蒋健 杨晓帆 李欣 崔晨 耿琦 李敬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2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上海 200437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52-54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