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在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泛指一类来源于黏膜层以下(以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为主)的消化道病变,主要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等.隧道内镜技术最初由Sumiyama 描述,属于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的延伸,事实上,并非上消化道所有部位的SMT 均适合STER 切除,术中适当调整隧道路线,对于防止出现隧道内方向迷失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充分暴露瘤体对最终获得完整性切除至关重要,隧道应跨过肿瘤远端2cm以上,剥离瘤体时应尽量保证包膜完整性,避免GIST种植转移的发生。对于形状大而不规则,不易切除的瘤体,分次圈套剥离切除是较为合理的选择。最后,本项研究分析了不同切口方式对封闭隧道口、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所可能带来的影响。虽然有研究认为斜切口在STER术后恢复方面更有优势,但本研究并未观察到切口方式不同在钛夹使用数和术后住院天数上所带来的差异,这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仍需未来大样本资料观察分析。综上所述,STER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虽然应用时间尚短,长期疗效仍有待证明,但其应用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内镜切除术 切口方式 住院天数 疗效评价
王霄腾 陈超英 李蒙 吕宾 张烁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310006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84-86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