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廖志峰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思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探析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疾病之一,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酸.本病中医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称其为”吐酸”,部分专家认为,约有40%的患者没有”吐酸”症状.廖教授诊治疾病,倡言”古今接轨”,主张有是证用是方,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尤对脾胃肝胆病的辨证治疗等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认为治疗脾胃病应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贯以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等思想,遵循”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原则,运用综合调理的方法,不偏不倚,使之恢复至和谐、平衡的生理状态。廖老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是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以致胃气上逆,上犯食管而形成本病。因此治疗原则以”益气和胃降逆,疏肝健脾固本”为主。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病机 综合调理法 治中焦如衡思想

宋瑞平 舒劲 刘清君 边玉龙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 730050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108-109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