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例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切除的疗效分析
本文总结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切除的疗效分析.通过回顾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月4月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55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疗效进行分析.结论指出食管平滑肌瘤好发于50-60岁年龄段患者,起源于黏膜肌层为主,位于食管中下段的多起源于固有肌层,EUS能够较好的评估食管平滑肌瘤的起源层次及大小,提高食管病变的诊治水平,食管平滑肌瘤也可存在CD117及CD34阳性,因此病理诊断需要以组织学结构特征为基础,结合免疫组化、特殊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EMR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小于3cm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起源于深层固有肌层者,行ESE术时操作要小心,以免切穿孔。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安全、有效,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信息。
食管平滑肌瘤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组织学 结构特征 疗效评价
王小剑 赵靓 吕宾 张烁 孟立娜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282-282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