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伤寒杂病论》的认识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分型及其病机特点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烧心和反流是GERD的典型症状,但实际上GERD包含了多种症状:烧心、反气、反酸、胸痛、胸骨后灼热感、上腹部胀闷、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口臭、口腔溃疡等.笔者分析认为,”肝肺失和、心肾不交、脾胃失调、肺肾失交、肝脾失和”均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然则肾气不足导致的脾胃枢机失和,乃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根本病机,正如《素问·水热学论篇》所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由此可见,脾胃的升降有序是水谷精微得以运化的根本,而肾气的充盛与否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的前提。《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问曰:病者苦水……反言胸中痛,气上沖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沖,喉咽喉、塞噎,胁下急痛……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亦为人体气化作用的原动力。《难经·八难》曰:”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肾精亏虚,下元失摄,阳气衰微,不能温煦脾土,导致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寒湿中阻,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形成反流;综上所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肺、脾、胃、肝、肾失衡导致的相火上炎密切相关,但其本质在于肾精亏虚,收纳失权所致。
胃食管反流病 辩证分型 中医病机 《伤寒杂病论》
谢胜 黄晓燕 纪云西 刘礼剑 杨成宁 彭柳莹 刘园园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广西南宁 530000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328-330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