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中医诊治体会

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由多种病理原因引起的内容物在肠道通过中部分受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呕吐、腹胀、无排气、无大便排出.腹部X片上显示梗阻点以上肠腔扩张、积气、积液,可见气液平面,肠壁变薄,梗阻点以下的肠道扩张程度较轻,结肠内有较多的气体.在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初期,不宜过早或大剂量的应用补益药物,防”闭门留寇”;中后期以补虚为主,方能”扶正祛邪”。在药物配伍方面,初期治疗应防峻下药物过猛而伤正;攻下之品多易克伐胃气,使用时应注意中病即止,勿大剂量久服,可配伍生姜、大枣、粳米等固护胃气,配伍炒谷麦芽、太子参等健脾益气药物,固护”后天之本”;《景岳全书》中诉”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补虚的治疗中,不能一味的滋阴,也不能一味的补阳,要阴阳协调方为治病之根本。现代中药药学研究证明,大黄的多种有效成分在促进肠蠕动,改善肠管收缩节律,促进肠内毒素排泄,改善肠道微生态,抑制有害菌繁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初期,以大黄为主的中医内外治法联合治疗收效显著,能够有效的缓解症状,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治疗病程,防治病情迁延,预防复发。部分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可以单纯应用中医药疗法治疗,避免了输液、胃肠减压等带来的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老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做到标本兼顾、祛邪不伤正,充分体现中医药的优势。
不完全性肠梗阻 中医药疗法 中医理论
牛然 孙晓红 刘涛 张旖晴 史海霞 张晓红 魏玮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中国,北京,100102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360-362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