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肠息肉临床研究分析摘要

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是大肠黏膜隆起性改变,可发于大肠任何部位,好发于左半结肠,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包括便血、腹痛、腹泻、粘液便、便秘等.大肠息肉是良性病变,但部分息肉有恶变可能。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并予以切除,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临床上年龄大于40岁,有便血、腹痛、腹泻、粘液便、便秘等临床症状,有大肠息肉发生危险因素,或中医体质为痰湿湿热体质的患者,应尽量行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应尽量送达盲肠,对于发现大肠息肉的患者,不应满足于发现一个病灶,要对全大肠进行详细检查,尽量减少息肉的漏诊。发现息肉后取活检并仔细观察防止漏诊,对于活检病理为腺瘤性息肉的应予以切除,不能镜下切除的大息肉应予以外科手术切除,防止癌变,对于非腺瘤性息肉也应尽量予以切除。切除息肉应全瘤送检,以提高诊断率。术后应定期复查肠镜,并服用中药调理,降低复发率。了解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易患体质类型,依据中医体质理论,利用中医中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及预防,有利于减少癌前病变的发生。

大肠息肉 中医体质理论 中药调理 癌前病变

于春月 张厂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377-379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