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含义主要包括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干燥坚硬、排便困难、排便费力、需要外力辅助、排便不尽感等.而功能性便秘(FC)则是指未发现任何形态和生理生化上的异常,同时有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诊断的一类便秘.中医药治疗便秘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后不利”、”大便难”的记载。中医认为,胃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物质被机体利用,糟粕经大肠传导而出,即为大便。其中,大肠传导功能的正常是排便正常的关键。综上而言,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入侵、气血阴阳亏虚等因素引起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最终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发为便秘。便秘当分虚实,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和冷秘,虚秘则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的不同。因此,在传统四诊的基础上,结合八纲、脏腑辨证,注意兼杂证候,有利于明确便秘的辨证分型,指导治疗。首先,针对于便秘的诊断,由于便秘起病往往是多因素的综合效益,不仅限于肠道,精细饮食、运动缺乏、心理压力、泻药滥用、刻意忍便均是便秘的风险因素,因此应基于患者病史全方位诊断。另外,针对于肠道的检查,应当加强肠道神经调节功能的检测,如通过心率变异分析肠道自主神经功能,肠道神经递质水平的检测,这些都有利于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治疗方面,便秘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尽管现代医学拥有大量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但是有效性和不良反应仍是众多患者的顾虑,传统医学是便秘患者的另一个选择,如何在既往经典方、验方的基础上创新开发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此外,较之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有更多如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如何标准化和特异性选择这些治疗方法也将是未来研究方向。

功能性便秘 肠道神经调节功能检测 中药治疗 手术治疗

戴亮 卞兆祥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432-434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