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里急后重等;重症患者,全身症状明显,多伴有肝损害、皮肤损害、关节炎、心肌病变、虹膜睫状体炎及内分泌疾病等.溃疡性结肠炎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或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本病的治疗目标是快速诱导病情缓解,减少激素需求、抵抗及依赖,防止并发症,降低手术率。与以往单一药物或单一模式的传统治疗不同,中西医联合治疗,既继承了以往的传统药物治疗,又采用了现代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治疗,结合中医治疗的长处,采用全身给药和局部灌肠靶向定位治疗,迅速阻断肠黏膜免疫反应,抑制炎症过程,使黏膜损伤得到修复,显著提高疗效,从而降低复发率。然而由于治疗方法的多样,临床疗效评价尚未规范化,缺乏严谨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故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此外,需要从肠黏膜愈合程度、实验室炎性指标、诱导及维持缓解时间、远期疗效及复发率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估,为中西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改善患者症状,延缓及减少复发,最终提高其生活质量。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中西医结合 临床治疗 疗效评价
卢雨蓓 孙瑞萍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485-487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