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肠道炎症性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据相关研究报道,UC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1.62/10万.中医学认为UC病位在大肠,主要病机为热毒瘀滞于肠腑,与气血相胶结,肠络受损而为肿胀糜烂,致发病.通过采用不同的UC模型的肠黏膜组织病理学研究,证实清肠栓可改善肠道炎症,促进肠道溃疡愈合,修复黏膜;通过动物模型,从UC发生发展的各个主要环节着手,探讨了本药的作用点及作用机制。一系列的研究揭示:该药通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促进抗炎因子表达,抑制上皮细胞凋亡,促进淋巴细胞凋亡等多环节、多靶点来发挥其治疗UC的作用。虽然清肠栓已经在临床使用多年,但是对它的研究不应停止。前期的临床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需要按循证医学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同时,可对已经使用清肠栓治疗的UC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判断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而在清肠栓治疗机制的实验研究方面,前期研究甚少涉及DC细胞、免疫调节细胞和肠道菌群,而关于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虽多,各研究间的相关性甚少;且各机制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仍有待探索。期望今后有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问世。
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栓 细胞凋亡 临床疗效
温红珠 郝微微 唐志鹏 龚雨萍 柳文 朱凌宇 费晓燕 张亚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科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514-516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