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内外智能可穿戴设备监管浅析

目前国内外的可穿戴产业的发展还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各种形式和功能的可穿戴产品层出不穷,但真正的好产品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应在监管层统一的政策引导下,建立由上下游各层厂商组成健康的产业链,在正确标准的规范下由各相关方参与,共同实现产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就中国而言,中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智能可穿戴市场,在智能穿戴设备竞争还未白热化的阶段,抢占先机制定行业标准是确保中国智能可穿戴市场健康繁荣的首要任务。令人鼓舞的是,中国首个智能可穿戴标准化体系已出台,其草案预计将于近期正式发布。在草案征求意见和完善阶段,笔者认为,应重点解决好监管力度这一难题。在此问题上,中国宜借鉴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在监管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而言,应对不同风险的智能可穿戴产品采取分类监管,并明确不同类别产品的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和具体的监管指导方案,对有较大风险的产品实施重点监管,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产品则采取“放手”政策。

智能可穿戴设备 行业监管 标准体系 市场竞争

何丽钦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

杭州

中文

750-755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