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与标准研究
2020年电动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将超过15%,以此为基准,按照国内汽车年产销量2000万辆计算,届时电动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对于能源与环境问题而言,电动汽车“不是近期,也不是中期,而确实是远期的解决办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需要一个过程。电动汽车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难题,但总会出现新的方法来帮助解决难题,不能急于求成,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必定会有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准体系建设为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国家“863项目”等电动汽车科研的立项和验收提供技术支撑;二是为制定国家电动汽车有关政策提供重要技术依据,比如,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引用了38项标准作为依据;三是为产品开发、产业化、商业化运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依据。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中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系统和完整,现有标准基本满足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准入、科研、产业化和商业化运行的需要;二是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起步早、进展快,在国际标准和法规的制修订和协调工作中有话语权;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在支撑政府管理、科研、产业化和商业化运营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在国际标准体系中,中国提出的直流充电方案与欧、美、日充电方案并列成为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的一部分,中国负责“电动汽车换电站”等3个IEC和ISO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定位是电动汽车标准工作的目标、计划说明文件;原则是用清晰易懂的方式使参与者、利益相关方理解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目标、计划;计划分为4个阶段:紧急(2014~2015)、短期(2016~2017)、中期(2018~2020)、长期(2021~2025)。技术工作包括:电动车辆、界面与通信、基础设施、相关产业。电动汽车涉及部分主要有基础通用、整车、电动汽车可充电储能系统、电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其他总成和零部件;界面与通信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换电、加氢、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电网及微电网、数据安全、应急救援通信、智慧城市相关体系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包括:充电设施关键设备、充电站建设规划、充换电站服务网络、换电标准等;其他包括培训、运营、回收等。正好与“中国制造2025”耦合。
电动汽车产业 市场环境 标准制定
成程 扈雪梅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374-1377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