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田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杂草是小麦种植中面临的主要减产因素之一,在麦田杂草防控过程中化学除草剂的施用在轻简、省工、省时的基础上同时提升杂草防效.然而长期依赖化学控草在田间持续造成的定向选择压力加速了杂草抗药性进化,进而给麦田控草带来新的严重挑战.过去十多年间国内众多研究团队对中国麦田杂草抗药性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监测,并深入研究阐明了相关的抗性机理.目前,中国已经报道了麦田抗性杂草种群166个(整株生物测定法相对抗性倍数>4),主要集中于禾本科杂草菵草(Beckmanniasyzigachne)、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japonicus)、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以及阔叶类杂草播娘蒿(Descurainiasophia)和牛繁缕(Myosotonaquaticum)对ACCase抑制剂和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靶标酶基因突变导致的抗药性.此外,已报道的抗性种群中47%采自江苏,许多小麦种植主产区未有抗性报道.为更进一步推进中国麦田杂草抗药性系统研究和治理,今后相关研究除了有待继续深入揭示抗性和适合度变化机制之外,尚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1)建立杂草对除草剂抗性的敏感基线系统;2)建设和完善中国麦田杂草抗药性本底数据库;3)明确非靶标抗性发生程度和分布,建立相应的快速检测技术.
麦田杂草 化学除草剂 抗性机理
陈国奇 李俊 董立尧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38-45
201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