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刺治疗非特异性慢性腰痛的临床随机安慰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实验,比较针刺与安慰针刺治疗非特异性慢性腰痛(NSCLBP)的疗效,进一步验证针刺是否存在特异治疗作用.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随机、单盲、平行、安慰对照临床试验.依照预设纳入标准,纳入NSCLBP患者150例,年龄18-70岁,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0cm评分≥3cm.采用电脑随机分为针刺组、安慰针刺组、等待治疗组各50例.针刺组,其治疗方案以传统针刺理论作为指导,且针会刺入皮肤内,每位患者接受为期6周12次治疗(2次/周,30min/次).安慰针刺组,采用与针刺组相同规格的钝头可收缩式安慰针灸针,针不刺入皮肤,其余与针刺组相同.等待治疗组,患者在随机分配后6周内不接受针刺治疗.在治疗期间每组均可按需服用布洛芬分散片.主要的结局指标为VAS100mm疼痛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在治疗前1周内、治疗结束后1周、4周及12周各测定一次上述各指标.最后对数据采用了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 结果:对于主要结局指标VAS疼痛评分,所有各组在治疗后随访各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mean±SD)(针刺组为33.90±21.60mm,安慰针刺组为21.44±29.71mm,等待治疗组为5.88±21.05mm),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随访第1周,其组间均数差异为:针刺组vs安慰针刺组为-14.0(95%confidence interval,-27.94to-0.06;P=0.001);针刺组vs等待治疗组为-26.3(-40.24to-12.40;P<0.001);安慰针刺组vs等待治疗组-12.3(-26.2to1.64;P<0.05).在随访第4周,上述组间差异仍然存在(P<0.05).但在随访第12周,组间无差异(P>0.05).在残疾缓解方面,两组针刺间,其效果与疼痛缓解一致.两组针刺的不良反应没有差异. 结论:针刺可短期(4周)缓解NSCLBP患者腰部疼痛;且优于安慰针刺治疗组,说明针刺可能存在特异治疗作用.

非特异性慢性腰痛 针刺疗法 安慰针刺疗法 疼痛症状

袁启令 刘亮 马江涛 武文涛 叶茂林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陕西西安710061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282-294

2016-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