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区人为干扰下啮齿动物群落的β多样性
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阿拉善荒漠区2002-2010年4种不同人为干扰生境(禁牧区、轮牧区、过牧区和开垦区)中的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计算不同生境梯度中啮齿动物群落的Jaccard、Sorenson和Cody指数,分析其在不同生境梯度中的β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指数均表现为过牧区到开垦区、禁牧区到开垦区、轮牧区到开垦区的β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且与其他各梯度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各生境鼠种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组成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不同,尤其是原生基底荒漠景观被开垦为农田后,其β多样性变化最大,这主要是由于原生植被破碎化后,原有优势鼠种消失和新物种增加所致.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β多样性 荒漠区
武晓东 张晓东 袁帅 付和平 高全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草业与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9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010020 内蒙古医科大学,呼和浩特010059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60-164
2015-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