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律基因clock在宫颈癌择时放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节律基因hClock蛋白表达强度与宫颈癌不同时辰放疗肿瘤放疗敏感性的关系,从而选择宫颈癌最佳放疗时间点,以提高放疗效果,同时降低放疗的毒副作用. 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我科收治宫颈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时辰早放疗组:30例,9:00-11:00放疗,时辰晚放疗组:30例,21:00-23:00放疗.放疗采用外照射及近距离照射结合,外照射:盆腔中平面剂量DT50Gy/25次/6周,后装治疗:DT36-42Gy/6-7次,6Gy/次.分别于放疗开始前一天和放疗结束后一天上午9:00-11:00,晚上21:00-23:00四次宫颈局部取材,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节律基因hClock蛋白表达强度.近期疗效以部分缓解率(PR)和完全缓解率(CR)表示,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远期疗效由5年生存率比较. 结果:①治疗前晚放疗组患者宫颈癌肿瘤组织中节律基因hClock蛋白表达强度早晚值分别为4.82±9.58及4.25±3.91,早放疗组患者宫颈癌肿瘤组织中节律基因hClock蛋白表达强度早晚值分别为3.83±5.42及2.79±2.14,早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晚放疗组患者宫颈癌肿瘤组织中节律基因clock蛋白表达强度早晚值分别为4.64±2.11及5.61±2.28,早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4);早放疗组患者宫颈癌肿瘤组织中节律基因clock蛋白表达强度早晚值分别为5.38±8.19及6.42±12.21,早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结束时,两组宫颈癌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PR+CR)均为100%,时辰晚放疗组肿瘤的完全缓解率(83.3%)数值较时辰早放疗组(76.7%)稍高,但完全缓解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19).治疗的毒副反应晚放疗组Ⅱ、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46.7%、33.3%,较时辰早放疗组33.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时辰晚放疗组消化道反应Ⅰ、Ⅱ度发生率分别为83.3%、13.4%,较时辰早放疗组76.7%、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结论:①治疗前宫颈肿瘤组织中节律基因hClock蛋白表达强度无昼夜差异,治疗后晚放疗组存在昼夜差异,提示晚放疗组放疗后宫颈组织中节律基因hClock蛋白表达强度存在昼夜节律.②对局部中晚期不可手术宫颈癌患者,时辰晚放疗与时辰早放疗相比,近期疗效无明显提高,时辰晚放疗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但可耐受.
宫颈癌 放射治疗 节律基因 临床疗效
李岚 李文辉
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昆明650118
国内会议
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妇科肿瘤放疗第一届第二次大会暨2015年妇科肿瘤放射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乌鲁木齐
中文
99-103
2015-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