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根系性状的抗寒效应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多年生豆科植物,秋眠性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晚秋生长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根系是紫花苜蓿越冬的主要功能器官,秋眠性与其越冬具重要关联,但对于如何通过根系性状的越冬特征来实现抗寒效应,仍不清楚.从根系性状越冬反应的角度,探究秋眠性对紫花苜蓿抗寒性的作用过程.采用11个标准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以紫花苜蓿在中国适宜分布区中较为寒冷的中温带地区为例,研究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通过根系策略来实现其抗寒效应的关键作用因子.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越冬率与秋眠级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并非线性响应,而是呈现逻辑斯蒂曲线变化特征,1-5秋眠级趋于稳定在高越冬率水平(>95%),中间级别5-8级的越冬率逐渐急剧减小(50%-70%),9-11级在中高纬度难以越冬(<5%);(2)影响紫花苜蓿越冬率的正向贡献因子是根颈直径、侧根数(P<0.05),而主根直径、侧根直径等因子的提高反而降低了紫花苜蓿的抗寒性(P<0.05),根系直径等性状并非决定抗寒能力的主导因子.越冬期间,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根系策略的适应性变化,是实现其抗寒效应的重要途径.
紫花苜蓿 秋眠性 根系性状 抗寒效应
刘志英 李西良 李峰 王宗礼 孙启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农业部畜牧业司,北京100125
国内会议
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无锡
中文
59-64
2015-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