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麦新品系的种子产量研究
通过记载和测定5个小黑麦新品系(P1,P2,P3,P4,P5)的物候期、田间抗病性和成熟期株高,研究了各品系的熟性和对锈病的抗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整齐度.分析了种质间、年份间、种质×年份互作间株高和种子产量的差异显著性;利用偏相关和通径分析分别研究了小黑麦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长x1,小穗数x2,穗粒数x3,穗粒重x4)与种子产量(y)的相关性及对种子产量的贡献.方差分析表明,北联5号(CK)2014年的株高最高;P2在2013年的种子产量最高.偏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与种子产量极显著正偏相关(r=0.4613**),穗粒数与穗粒重极显著正偏相关(r=0.7404**),穗长与穗粒数极显著正偏相关(r=0.5529**).通径分析表明,穗粒重对种子产量的正向直接作用最大(x4→y=0.8074),穗粒数对种子产量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x3→y=-0.6051),穗粒数通过穗粒重对种子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最大(x3→x4→y=0.6900),穗粒重通过穗粒数对种子产量的负向间接作用最大(x4→x3→y=-0.5171);小黑麦种子产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6.34+0.53x1-0.21x2-0.13x3+3.18x4,由此方程预测P2的种子产量最高(9.36t·hm-2),其次为CK(8.57t·hm-2),P5的种子产量最低(8.10t·hm-2);相关分析表明,预测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8532*),说明用最优回归方程预测小黑麦种子产量是可行的.
小黑麦 种子产量 物候期 抗病性 成熟期
李冬梅 田新会 杜文华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国内会议
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无锡
中文
101-108
2015-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