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山西沁源清代麻纸分析

本次实验材料包括2张山西清代沁源手工纸,均为1831年的地契纸.这些山西地契纸是沁源地区清代人民进行土地买卖的契约,它是人们研究清朝时期山西乃至整个社会框架下普通民众进行土地交易的重要史料,从历史、人文等多个角度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的生活现状.在实验中,通过外观观察、纤维原料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的手段,研究了两张清代山西沁源的地契纸.结果表明两种纸样的原料均为麻:这与山西的地理位置有关,其土质优良,为造纸提供了可靠的优质麻原料.然而,山西麻纸不仅是因其纤维原料而闻名,更是因为在其选择造纸原料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选用废旧的麻绳、破麻布、麻皮等.为了节约了成本,而且破旧的麻制品也更加易于打浆,其纤维柔韧,分散均匀,易成浆率高.通过纤维仪的观测,发现一些纤维发生断裂且断裂齐整,而还有一些纤维明显膨胀显球状.纸张样品的表面没有物质覆盖,表面可以看到纤维,说明此纸张没有涂布处理;纸张内部,纤维与纤维之间无其他物质填充,说明此纸张没有经过加填处理.据文献以及现场调研可知,山西的麻纸纤维较长、坚韧不易断裂,因此手工麻纸有着吸水性好、韧性好、不易碎等优良特性.山西古代手工纸高质量较高,使用时间长,是人们练习书法的首选纸张,同时也适用于各种契约、合同用纸,在民众生活和中国的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手工麻纸造纸工艺已经入选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并恢复修缮了原始作坊,传承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将手工纸制造技艺更好的发扬光大;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纸张类文物的相关信息,为之后的纸张文物研究提供参考.

麻纸 纤维原料 造纸工艺 性能分析

何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国内会议

第六届东亚纸张保护学术研讨会

宁波

中文

221-227

2015-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