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夹江“纸”起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探讨
清早期以前的夹江纸就是指单品种的纸张,即竹纸,而在清中期被钦定为贡纸以后,夹江传统抄纸技艺日趋成熟,抄纸配方具有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已经具有书画纸的些性能,此时的“夹江纸”不仅仅是作为种地方产品存在,而是同安徽宣纸样,成为种标志化和符号化的特殊产品。张大干先生对传统“夹江纸”工艺及配方进行改良以后,“夹江书画纸”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大干书画纸”也成为“夹江书画纸”的原型。然而,“夹江书画纸”工艺是在借鉴宣纸和现代西方造纸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半机械化工艺,这也是目前夹江抄纸工艺所面缶的矛盾和问题所在。因为这种半机械化工艺虽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给抄纸户带来较好收入同时还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其仅在原料配比和手工抄制的部分保留了传统工艺,在原料处理等方面基本采用机械化方式,没有完全继承传统手工工艺。更尴尬的是,现代抄纸工艺非但没有使纸张性能有所提升,反而有倒退的趋势,采用现代抄制工艺所制的纸张在柔软性、抗老化性等物理性能方面较差,纸张易起毛、分层,品质如同一般手工纸,在市场中沦为一种低端产品。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传统工艺,从根本上提高夹江书画纸质量,获得市场认可,重新获得传承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体现传统“夹江纸”积累和沉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内涵,才能真正的延续和发展夹江传统抄纸工。
夹江纸 历史起源 造纸工艺 性能优化
黄怡凡 韦荃
四川博物院
国内会议
宁波
中文
228-240
2015-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