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浅谈上海博物馆书画修复历史
古书画的修复是装裱工艺中难度最大的工作,对于修复每件珍藏的文物书画都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成功的修复可使得残缺破损的古书画得以恢复其原有面貌,再次展现出艺术作品原有的光彩,使其能更好的收藏流传下去。亟待修复的古书画基本会受到污迹、虫蛀、生霉、断裂、撕破残缺等各种损伤。修复工作者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要仔细探讨研究以切实制定最佳的修复方案。古书画修复的步骤主要经过“洗、揭、补、托、全”五大工序来完成。“洗”主要是对画芯上的灰尘、霉斑、污迹等进行清洗,以“画复鲜明,色亦不落”为原则,“揭”是指尽量不损画芯的原则下,将旧有裱件去除,这过程是整个书画修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正所谓“书画性命,全在于揭”,“补”即选取与原画心接近的材料,补画面破损即残缺的部分,“托”是用做旧后的命纸托在整个画芯上,“全”包括全色与接笔,前者为通过着色的方法对洞口做旧,使洞口与原画心的品貌一致,后者是指接补上缺失的画意。上海博物馆书画修复研究室,凭着巧夺天工的技艺和辛劳的汗水,抢救了大量频临损坏的文化遗产,为保护祖国优秀历史文化做出重要贡献。在修复了大批珍贵文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摒弃了旧思想,打破各派间的技术保守壁垒,使得第二代第三代的传承人能够融合各派技术所长,去芜存精,让这门传统的精湛技艺得以传承,使得上海博物馆的古书画修复技术能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的位置。
博物馆 书画修复 技术创新
黄瑛
上海博物馆
国内会议
宁波
中文
241-244
2015-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