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来美国大学学生群体社会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大学校园中的学生群体在社会构成、学习经历与教育成就、职业流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学生群体社会构成中,女性、少数族裔、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显著增长,学生宗教背景主要是以新教教徒为主,其中以浸礼会(Baptist)、卫理公会(Methodist)、路德教(Lutheran)和长老会(Presbyterian)教徒居多,但无宗教信仰的学生群体比例也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学习经历与职业流动方面,美国大学生在入学动机、攻读学位、专业选择、职业流向中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化倾向,学生对社会身份和阶层分化的敏感度逐渐下降,将入学学习作为一种基于经济回报的市场选择过程,淡化了其中的社会身份背景差异.从美国大学学生群体特征看,市场与经济领域的话语正在重构高等院校的属性,高等教育当前重要的使命之一即是维持个体在劳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对家庭、社区和民主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责任逐渐被边缘化.
大学生 社会结构 教育经历 职业流向 美国
康绍芳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315211
国内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1-17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