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奢望与失望:巴黎和会前后留美中国学生的期待与抗议

在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之际,约有近两千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就读.与当时中国的广大民众相似,留美学生们对美国以及威尔逊总统在和会上扮演国际公理角色寄予厚望.然而,随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留美学界掀起了一场救国抗议的国民外交运动.以国防会和爱国会为主的留学生社团纷纷召开集会、发表通电、印刷宣传册,向留美学界以及美国政府和民众表达中国的立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也让留美学生开始重新思考救国道路以及自我的使命.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在国内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五四运动的爆发。这是一场以国内青年学生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社会抗议运动。相较而言,当时留美学界的抗议活动要算平静和克制得多。这种反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留美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返观和省思之中。尽管在清末民初,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已经在一些事件中展现了他们对于政治的热情和使命。然而,青年学生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登上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正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胡适在口述自传中谈到,五四运动之后,各个政党“都认识到吸收青年学生为新政治力量的可能性”,知识人也因此被弄得“人人对政治都发生了兴趣。”在内外交困的时局刺激下,救国呼声日益高涨,学生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密起来。时人普遍将受到新式教育的青年学生视为政治运动的先锋,很多学生亦自觉地将救亡使命加诸己身。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五四运动之后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观念根源。诚如五四运动研究专家周策纵先生所言,学生运动本身也“成为中国一大难题和一个主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于留美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旅居大洋彼岸,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这场救亡大潮之中,成为其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民国时期 留美学生 国民外交 抗议活动

林伟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

河南开封

中文

1-10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