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学”、“术”之路

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清末新政,优级师范学堂呼之欲出,民国肇始,高师纳入学制.从“师范区制”到“师改大”,再到“师范独立”,“学”、“术”之辩始终伴随着高师教育的发展,“学与术”的关系一直为关注之焦点.本文旨在对“学”、“术”词义的爬梳基础上,对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实然之路上的“学”与“术”的存在及实施进行探究,我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有继承和发展,也有衰落和重建,其中饱含着学者们对高师教育的执着信念与追求。他们在探索高师教育的“学、术”之路上,有着冲动的狂热,更有理性的回归;他们探究高师教育的发展规律,开辟高师教育的科学之径,他们无畏而前行;在经历了“学”、“术”相长,“学”、“术”分立,“学”、“术”重构之后,高师人对高师教育的“学与术”的理解和追求趋于理性。那就是,高等师范教育有着自身的独特的发展规律,高师教育必须从国家和社会发展之需要出发,根据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授之以符合一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人性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高师教育应注重学生高尚人格的养成和专业性、实用性技能的培养。高师教育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学理研究,确立和界定高师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和范围。要探究教育学科的“纯正理论”研究与高师教育“专门教授”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学术无高低之别,唯有领域之分。

高等师范教育 历史进程 技能培养

马洪正

南京师范大学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

河南开封

中文

1-12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