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何以攻玉?--城市规划术语的跨语言借鉴
在城市规划领域,大量的专业术语通过学术交流和媒体传播进行跨语言使用并推进城市理念的交流,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智慧城市(Smart City)等一系列流行术语在中国城市规划环境中落地生根,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构建创新驱动国家的双重背景下,城市规划术语的跨语言借鉴将会变得越来越常态化,并且会从过去的输入为主成为双向交流.本文借鉴了语言学在术语与概念、跨语言理解两方面研究成果作为支撑方法,对“生态城市(Ecocity)”和“城中村(Urban Village)”两个术语实例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索跨语言术语在城市规划领域的讨论与实践.两个术语实例覆盖了从国外学习经验和向国外介绍自身经验这两个城市规划术语在跨语言交流的主要过程,因而是城市规划术语跨语言借鉴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需要正视跨语言借鉴中由于文化背景原因存在的难题,用科学的态度注释可能存在的歧义,让术语成为城市规划跨语言交流中的纽带.
城市规划 专业术语 跨语言交流 文化背景
王川
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与景观建筑系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1-10
2015-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