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产权及交易成本在控规调整过程中影响--以三亚市中心区某棚户区改造为例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规划已从控规“全覆盖”进入到了“控规调整”阶段.大多因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而导致的控规调整申请.控规调整是资源再配置、产权再界定的过程,是对原有控规失效的一种及时的弥补.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对于资源争夺、谈判产生了大量的交易成本,造成规划行政审批效率低下,耗费了大量的行政、市场及社会资源.本文借助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及交易成本的理论,深入剖析控规调整过程中影响其交易成本的因素,试图从这些因素中找寻能够降低其交易成本的工作方法.2014年该片区提出新一轮调整申请,将原有的建设量从139万平方米提高到200万平方米,毛容积率提高到1.1。该片区的控规调整是局部片区调整,单纯的容积率提升带来的人口增加势必会提升整个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设施负荷。由于地处三亚自然环境敏感区,严格控制该片区的建筑高度成了该片区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在调整之前编制了论证报告,仅从空间技术层面上论证了“控规调整”的合理性,市政府会通过对控规调整予诉求后进行了网上公示。在控规调过程中实际面临的问题除了空间的制约因素外,居民的安置、规划管理部门要求的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己与市政府签订的毛容积率1.1、建设量200万的协议直接影响控规的调整进程。此次调整的目标,既要能从“专业”角度创造性提出空间的解决方案,又要寻找出符合各方利益、实现这一方案交易成本最低的工作方法。

棚户区改造 控制性详细规划 产权 交易成本 利益群体

尹若冰 马丽丽 王康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贵阳

中文

1-13

2015-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