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南京老城南即将逝去的“根”--南京门西历史文化街区“文脉”延续策略探讨
在后工业时代,旧城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保护肌理和传统建筑,而更需要整理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政治要素,旧城亟待从“保护”到“复兴”,在物质空间结构重塑的基础上对老城中最传统的文脉也要寻求一条复兴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老城南门西历史文化街区由于缺失维护、维护制度、产权纠纷等诸多因素逐渐走向衰败,安逸的社区生活已经被“无形的巨手”打破,在对过去自上而下式的旧城改造运动进行思考和反省的同时,应更注重自上而下式和自下而上式旧城更新的有机结合,强调公众参与的规划方法,更加强调人性化社会空间的更新,以人为本,在“新常态”下的门西旧城改造运动中真实地保护并传承其传统的生活方式,留住在夹缝中生存的最后一片南京老城明清历史街区,在老去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寻找一条更新之路,将房子和人一起保护起来,留住老城南即将逝去的“根”.
历史文化街区 社会空间 旧城改造 历史环境 公众参与
周嘉晖 刘伟 宣婷 赵琼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林业大学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1-11
2015-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